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说实话,虽然我的编程能力没有突飞猛进过,不过一些重要的转折点还是有的。第一次对编程起了兴趣还是在大学的软件协会里看到学长演示了一个 flappy bird,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 Swing 小程序,可正是这个小程序帮我打开了编程的大门。

第二个转折点是大二的暑假,从那年开始,我陆陆续续参加了一些软件设计比赛,第一款作品是一个智能家居 APP,功能很简单,就是用语音控制空调、风扇等家电,硬件部分由我的队友实现,我负责软件,包括后端服务和 app。现在回过头看那一套东西做的是真的粗糙,不过那一年 AIoT 的概念还没被人提出,智能家居也远不如现在这么普及,所以对他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

而第三次的转折点就是这次实习了,阿里巴巴是我实习的第一家企业,在淘系的这三个月里,我认识了很多前辈,也结交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同龄人,感慨良多。如今,我就快要回学校去度过我人生中最后一段校园时光了,想着在这里记录下来,作为对自己这几个月的一个小总结,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缘起

魔幻的 2020,让很多本就不顺的人生际遇变得更加奇妙,这场新冠疫情让我度过了人生中最长的一段寒假(现在还没开学)。其实我挺感谢年初政府号召的"居家令",如果没有这段无聊到让我只能去学习的时光,我可能也进不了淘宝去实习。那段时间,整理复习各种基础知识,在 leetcode 上疯狂刷算法题,也一直和舍友们相互分享各自看到的知识点,复盘各种面试经历,这种和舍友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感觉,上一次经历应该还是高三那年吧。

幸运的是,那段时间学院的通知群每天都被各种公司的内推信息刷屏,其中最疯狂的莫过于字节跳动了,感觉他们每个部门都缺人(现在好像也是),群里的学长们也都很好,有的学长不仅会帮你修改简历,还会帮你进行一次模拟面试,这些操作对我的实习面试有很大的帮助。有关我是怎么找实习的以及实习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可以参考我的这一篇文章 👉计算机相关专业实习指北 最终,在两家都很不错的公司里我选择了一直想去的阿里巴巴。(终于也是有小牌牌的人了)

缘聚

知乎上还有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找对象和找工作哪个更难?

之所以会有人把找对象和找工作一起比较,我觉得是因为这两者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找对象需要双方看对眼,找工作也是。对我们来说,大厂的平台、技术积累是我们需要的。对于公司来说,需要有勤奋、靠谱、有潜力的实习生作为人才储备。u1s1,和字节跳动疯狂招年轻人的情况相比,阿里这几年校招的 hc 越来越少,对实习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大量 hc=2 人,海量 hc=3 人”的调侃。这里我不得不吐槽一下,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出于什么考虑,但年轻人太少,总觉得缺少了一些活力。

而且,在和主管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毕业的时候,阿里还处在快速发展期,虽然薪资不高,但是他们都相信马爸爸那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和他聊天的时候我真的可以感受到当年他们做事时的冲劲,可现在来阿里的年轻人又有多少人愿意相信画的“大饼”(很庆幸我的主管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到底是弄技术出身的人),再加上现在阿里对招进来的实习生要求越来越高,和校招难度几乎是一样的,能来阿里实习的秋招去其他大厂基本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可薪资和其他大厂相比却并没什么优势,在如今年轻人越来越不好忽悠的情况下,我不知道公司靠什么再去吸引那些有能力留在阿里的年轻人,难不成真像外界流传的那样《阿里巴巴不再需要年轻人》,然后拱手送给竞争对手吗?这点,我也有些迷惑。

当然了,这些还是有点扯远了,回到本节的话题,我觉得还是找对象更难一点,毕竟努努力我可以找到工作,但是找对象这个事,光靠我努力就有点难了 🙃。

成长

阿里内部有很多优秀的自研中间件,像配置中心、RPC 框架、分布式缓存、Arthas 等,这些对于拓宽知识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还有很多秀到飞起的大神在内网里分享一些文章,有讲量子力学的,也有连载小说的,简直是摸鱼必备。

文章开头说,实习的这几个月是我编程生涯的又一个转折点,并不仅仅是因为在这里了解到了一些技术,更多是在编程的规范和遇到问题的态度上。

以前,自己的角色更像是一个野生程序员,编码没有规范,对日志也不做监控(也不一定会打日志),写代码更多的也只在于实现功能,而不去考虑性能优化。而现在,你写的代码会被上千万人使用,小小的性能问题,都会影响众多用户的使用体验,这使得你不得不谨慎对待你所写的每一行代码。

这里我再来吐槽一下在阿里的开发体验,由于各种中间件“优秀“的封装以及严格的权限管理,我来这里三个月了,不知道数据库长啥样(据说师兄也没有见过),再加上每个项目依赖众多,管理混乱,几乎没有一个项目可以在本地调试,硬是肉眼 debug 了三个月(朝着人肉逻辑机进化 🙃),即使可以尝试将项目部署到日常/预发环境进行远程 debug,但是项目的庞大使其部署一次就需要花费 20 分钟左右的时间,而且由于数据太多,根本没有办法很好的做到数据隔离,如果数据异常,就有可能触碰安全红线,所以与其花时间想怎么远程 debug,倒不如做好日志监控、花些心思好好锻炼下肉眼 debug 的能力。

最后

image (4)

成年人的世界里除了长胖没有什么是容易的。今天是我来阿里的第 100 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我却很成功的从 145 斤涨到 155 斤(等回学校之后又要开始减肥了),当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离我只有 2 分钟路程的食堂 😂。其实本来坐在电脑前不知道写些什么,可还是流水账似的写了这么多。这是一家让我又喜欢又讨厌的公司,喜的是他技术氛围、可以让上亿人用到你的代码的成就感,厌的是他的文化(不仅仅是加班文化,不过现在国内好像没有不加班的互联网公司了),我不知道接下来我会不会继续留在阿里,但很感谢能在这度过充实的 100 天,阿里,我们江湖再见!